前言
前几天介绍过的保利艺术博物馆在广的巡展
百年华章·盛世宝只有两天的特展,没时间去就看这里
其有一件商代期的青铜器让我驻足良久,它被称为亘斝或者耳斝。
这字念亘gèn,不是一旦
先看图。
亘斝 商代期 保利艺术博物馆
亘斝并不精美,在青铜器界可以说是名气全无,但是它身上的特点,却代表了兽面纹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节点。
今天我们要重新说说兽面纹
玉神面与兽面纹
兽面纹,过去叫饕餮纹。据我观察,青铜器上最早的兽面纹原型应该自于石家河文化的玉神面。
青玉神祖面饰 后石家河文化 养德堂旧藏 佳士得2017年拍卖
玉神面 陶寺文化 山西博物
除了正面视图的玉神面,我们还出土了侧面视图的玉神面。时间覆盖石家河文化,龙山文化,商,一直到西都有所见。
玉神面 龙山文化 山大学博物馆,图片自山大学官网
以前我以为这可能是一种区域性的文化遗留或者古人仿古。但是现在看玉神面对商代的影响可能比我们原先以为的要大得多。
兽面纹的发展商代早期
下面是河南博物镇之宝之一杜岭二号方鼎。杜岭方鼎一直被认为是最早,最大,最完整的饕餮纹。
看特写,能找到和玉神面的同点吗?
看不出?
这样呢?
对比可见,早期兽面纹的源大概率是玉神面。这个发现尤其解决了一些困扰我的问题为什么商代臣字眼和玉神面如此相似。为什么兽面纹横空出世就如此成熟,仿佛完全没有发展过程。为什么对玉神面的模仿一直到西仍然不断。
整体看杜岭方鼎,你会发现当时的工匠并没有纯粹的把神面拉长到鼎的两边如果这么干看着就不自然了。倘若等比放大,又会破坏纹饰和方鼎的比例。
所以工匠在每个转角处都做了一个对折的神面纹连接主纹这种灵感可能也恰恰源于侧面的神面纹。
这样连续复制了一圈的神面纹在杜岭方鼎这种体量的青铜器上表现得更加庄严和有震慑力。
同样还是这个纹饰,当我们用红线描出其他的部分的时候,一个有分叉的尾巴,类似鱼尾巴的形象逐渐成型,他恰恰利用了神面纹头发的下半部分线条和填充的纹饰组成的新的兽面纹。
玉神面是不规则图形,上宽下窄,玉器可以根据主题改变形状,但青铜器无论方圆,展开以后都是长方形面。
当这种不规则纹饰出现在方正的单元时,缺一块无疑是不好看的。所以工匠在神面纹腮帮子部分加了一些装饰使得画面变成长方形。
同理,如果把杜岭方鼎的神面纹直接套用在型青铜器上无疑是不适合的,于是它被进一步压缩,简化,逐渐取代了玉神面原的设计,成为了早期兽面纹方块化,尾部类似鱼尾。
这时期的兽面纹仍旧类似于神面纹,兽的特征并不明显。
有缺点吗?
有。受限于铸造水,纹饰间的接缝正好是整器的范线位置。
当时能把纹饰的正面做好看就不错了,顾不上处理范线的美观,纹饰间割裂感明显,还会出现纹饰没对齐的情况。
对夔纹铜斝 商代早期 河南博物
兽面纹鼎 商代早期 河南博物
是不是觉得有点垮?别急,还有更垮的,如果两个纹饰根本没有对齐会出现如下情况。
兽面纹灰陶簋 商代前器 河南博物
这种突兀当时困扰了当时的工匠起码一百年。
商代期
兽面纹斝 商代期 上海博物馆
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
连珠纹,商代期特征连珠纹是商代期的典型纹饰,北方青铜器,只要看到连珠纹,就往商代期猜基本没问题。南方变化比较大,以后另文介绍。虽然上下也都是兽面纹,但上面是阳线线条突出,下面是阴线线条内凹。说明这件处于铸造工艺改良的过程之。每一圈兽面纹以三个外范组成,纹饰相交处仍旧是范线的位置,但是已经开始有意识要利用纹饰弱化范线侧面纹饰相交的地方并没有倒立的牛头设计,至少未完全成型。
亘斝登场
亘斝最大的价值,在于他改变了之前青铜器纹饰的设计逻辑。为后极端辉煌的殷墟青铜器奠定了基础,我认为主要有如下三点
不破不立
亘斝之前的圆形青铜器,兽面的鼻子虽然有凸起,但并没有切断画面,也就是说这里没范线。
没有顶到两端
亘斝的鼻子变成了突出的扉棱。
扉棱是强化的范线,古代工匠发现既然避免不了范线,那就强化它。不仅起到阻隔视差的作用,弱化两处纹饰万一没对齐带的突兀。还能增加外范的数量。
早期青铜器大部分使用浑铸法,器身和器足一体成型。不仅要把器型做好,还要兼顾纹饰,要兼顾的西太多,就容易做不好。
分铸法的普及以及扉棱的出现,把原三块外范表现的纹饰改用四块表现。不仅器型可以做得更规整,纹饰元素也在增加,为鼎盛期丰富的纹饰大爆发奠定基础。加了一块外范,整个纹饰的设计思路和原完全不一样。虽然看着差不多,实际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如果没有这一步变化,鼎盛期的青铜器纹饰便失去了所依托的基础。
泾渭分明
亘斝的上下两个兽面差异较大。上方兽面基本保留了早期神面纹的风格。
由于扉棱把兽面纹一分为二,每一半都进化成一个独立的夔龙纹。整体看是一个正对着你的兽面,只看一半,是一只夔龙的侧面。兽面纹的鼻子和嘴唇成为夔龙的上颚和下颚。
像不像?
下方兽面则有上卷的鼻孔,有耷拉的嘴唇。就像
听说,你找我?
这个设计奠定了鼎盛期青铜器纹饰的基础,龙纹从此时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并且作为主要元素再也没从青铜器上消失过。
和而不同。
对于范线的处理,除了扉棱,还有纹饰。从前文那件斝可以看出工匠一直在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但也仅局限于让两个结尾处变成一个缺乏实际形象的图案。
亘斝进一步改进,单元两两相交之处拼出一个倒立的牛头兽面纹,牛纹的犄角到脸颊恰好和兽面的脸颊用同一线条。这种设计被称为用形,先记住,后面会介绍。
用形设计使得亘斝的腹部用三个完全一样的模块拼出两正两反一四个完整的兽面纹,其两个正兽面还能拆成四个独立的夔龙纹。
如此有限的空间,如此简单的线条,一圈纹饰却装下了一8个元素。
这种对空间极端的不妥协是商纹饰设计逻辑的核心。这种不妥协在此后的1000多年从未消失。
后世随着工艺的进步,越越多独立元素可以毫不妥协的被塞进方寸之间。
只是太直白的西,容易流于表面。那些曾经属于我们文化的特质便开始被遗忘,时间一长,后人也就看不懂了。所以我们现在反而还花大力气去研究前人早就掌握的西,再和我们今天的生活联系起。
然后呢?
如上图所见,亘斝的牛头并没有扉棱,但是发展的意义就在于解决前人留下的问题。
兽面纹三牺铜尊 商代早期 河南博物
反过
范线上有精致突出的扉棱。弥补了亘斝上纹饰错位的突兀。
大概3300年前,随着盘庚迁殷安阳,青铜器准备进入鼎盛期。
母亚铜斝 商代后期 河南博物
反过看
这件斝有商代晚期的雷纹,却没有浮雕风格的主纹和饰纹。可见它已摸到了鼎盛期的边。
商代晚期
商代和其他所有朝代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说起汉末,晚唐,晚清等,等待我们全是一个个病入膏肓,令人唏嘘的帝,然而所谓的商代晚期不仅持续了将300年,强盛的力使得青铜器发展也进入鼎盛期。
特点
亘斝上正反兽面的设计基本被放弃,一直到西晚期才重新复兴。但二夔龙组成一兽面的设计被保留下并成为绝对主流。
主纹突出变成浅浮雕,纹饰从线条化转变为模块化。
由下图可见两个夔龙纹组成一个兽面纹,兽面纹的犄角是夔龙纹外卷的身体和尾巴,兽面纹的耳朵是夔龙纹的爪子,兽面纹的一侧鼻孔和嘴唇是夔龙纹的上下颚。
画面除兽面纹外,两角有两个独立龙纹。这种设计使得即使没有扉棱,画面也不太会有割裂感。
妇好夔足铜方鼎 商代晚期 河南博物
这样可以看出大龙纹和龙纹的关系了
因为放弃线条画所带的各主纹之间的留白,则使用回字形的雷纹打底,俗称底纹,主纹之上又有阴线云纹点缀,称为饰纹。
这种雷纹铺地,主纹定调,饰纹点缀的工艺,成为鼎盛期最大的特点,被称为三层花。
知识点用形
前面我们提到亘斝设计使用了用形。
用形分为三种线用形,面用形,完全用形。这三种用形,我们在亘斝上全都能找到
线用形是以边缘轮廓线的用为特征,两形缺一不可严密契合。
线用形可能并不首先出现于亘斝,杜岭方鼎的纹饰上神面纹和夔龙纹的雏形已经用了一条边线,但这种重合可能更多出于无意。
但有意识的运用始于亘斝时期应该问题不大。
线用形
面用形的特点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图形用部分空间。
兽面纹二夔龙组成一兽面的设计就是面用形。进入鼎盛期后,线用形被逐渐边缘化,面用形则成为主流。
形用形
完全用形的特点是指一个装饰组织从不同的方向上看是不同的图形,图形全部用。
兽面纹的一半,既是半张兽面,又是一条夔龙。正是完全用形。
完全用形
三种用形对设计的影响贯穿整个青铜时代。但综合讲,商代仍旧是王王。
荷兰艺术家埃舍尔
大家有兴趣可以查一查荷兰艺术家埃舍尔18981972的版画。他运用了大量的用形设计。
绘画之手,1948年1月,石版画
M.C.埃舍尔,规则的面分割 第18两只飞鸟,1938年2月,纸本作品
天使与魔鬼
包括著名游戏纪念碑谷的建筑设计灵感,也自于埃舍尔的版画。
M.C.埃舍尔,瀑布,1961年10月,石版画
纪念碑谷场景
在方寸空间内,利用线条让你找不到起点和终点,起点即是终点。这种用形的应用今天看十分高级,这种致幻的怪异感十分符合六七十年代吹求迷幻的嬉皮士欢迎,甚至称他为迷幻艺术的教父,但是这种设计起码在3400年前我们的工匠已经掌握,并且使用了超过1000年时间,并且在宋和清两次大的模古风潮影响了当时的审美和设计。
你看什么文物都甩不开青铜器的影子。
你以为的创意,都是古人们玩剩下的。
铭文简单说两句
耳斝的口沿内侧有一个单字铭文。因看着像个耳朵,保利定名为亘耳斝。
家博物馆藏有一件商代早期的耳亘鬲。上面有一样的铭文。
耳鬲 商代早期 家博物馆
这是目前为止最早有铭文的青铜器之一。只是耳鬲被定为商代早期,而亘斝应该在商代期偏晚。两者都是传世品,出土信息不太确定,他们互相之间有什么关系,很难说清。
但文字成熟一定有个过程。青铜器上的金文出现的比甲骨文更早,成熟的却更晚。一般从一个字开始,逐渐到两个,三个,四个等。早期金文要么字太少,而且没有动词,所以很难释读。一直到商代末期,青铜器上才有满篇可以释读的铭文出现。
无论这个字如何释读,耳鬲在青铜器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与它铭文相同的亘斝,因为这个铭文的存在,历史价值也大大提升一截。
结尾
商代青铜器从没实际意义的点和线的纹饰到神面纹再到兽面纹如果分为1.0,2.0和3.0的话。亘斝所处的位置正是2.5的关键节点,是从转变期向鼎盛期转变的关键变化。
我不能说亘斝就是具备以上所有特点最早的一件,它不出名,不精美,但我却从它身上看到转变的节点。
我们去博物馆,看到的不应该仅仅是宝,更要看到文明发展过程的一个个关键节点,这背后是一双双手,一个个超级大脑,以时间和一代代人的积累为基础推动者我们这个庞大的家一步步走到今天。他们的努力,不应该被遗忘,这些见证了历史的文物,更不应该在它面前随便一闪而过,甚至没有一句感叹。
即使在保利艺术博物馆,亘斝也不是常设展品。下次有机会站在它前面的时候,我会深鞠一躬,感谢它等候了3400年,告诉我这些信息。